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的正确使用有着严格标准和要求。为了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的设置、使用,《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于2020年7月1起正式实施,“词不达意、语法错误、拼写不全……”等问题责任单位逾期不整改将被予以行政处罚。
10月21日上午,东城区城管执法局协同区城管委、区政府外办以及属地管理部门对辖区主要大街沿街单位公共场所区域外语标识进行检查。“我们从入口处开始进行检查,包括室内涉及外语标识的公共区域,”东城区政府外办工作人员沙菲同执法人员说。在一家百货大楼的入口处,检查人员发现“入口”指示牌上的英文单词为“ENTER”,现场的外语专家一眼看出了用语不准确的问题,经专家解答,“ENTER”一词是动词,此处“入口”的英文规范用语应该为名词“Entrance”,属于用词不准确问题。
随后,在大楼的其他公共区域中检查发现,一些标识的译文与中文本身词意不符,外语单词被“掐断”或缺少字母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拼写错误的标识,如将消防栓的外文词“Fire Hydrant”写成“Fire Hudrant”?!拔淖肿魑镅员泶锏闹匾靥?,如果出现错误或者不准确之处,极易产生歧义和误导,造成语言环境的混乱,影响首都北京的形象,”外语专家讲道。
据了解,为了更好的迎接冬奥会、扮靓北京,连日来东城区政府外办邀请外语专家对全区大型商场超市、重要景点、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进行排查摸底,对发现的诸多细节性问题进行台账式管理,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至相关责任单位,逐一给出了规范使用的建议,约定整改日期。
接下来,东城区城管执法局将联合城管委、外办等部门组织执法力量在约定的整改日期进行正式复查,相关责任单位逾期未按照规范进行整改的,执法部门将按照《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同时,执法部门也向社会各单位发出自查自改倡议,规范使用外语标识,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
此外,连日来东城区城管执法局采取跨部门“双随机”检查机制,联合卫健委等部门对公共场所经营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消毒消杀、一次性用品使用情况进行了随机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文/图 刘满清 审核/张文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