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储蓄卡里留下1.5万元钱。市民熊女士来到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吴家山支行取款碰壁。银行工作人员称“1万元以上必须走公证流程”,公证员却告诉她,根据相关便民政策,5万元以内没必要公证。但由于银行坚持行规,这笔钱无法取出,家人至今无法为母亲办理户籍销户,丧葬金领取和商业保险理赔也都因此停滞。
据当事人熊女士介绍,她母亲其他银行卡内的钱,因为均不到1万元,家人已凭密码取出,唯独这笔1.5万元钱没法取。她更换了多家农行网点,接待人员都表示:“要么人亲自到柜面办,人不在了,必须走公证流程。”然而,尽管公证费仅需200元,但办理公证所需手续和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做遗产继承公证,除熊父外,熊女士和两个弟弟也必须到场。此外,熊女士的姐姐已去世12年,其两个孩子也要到场。熊女士的外公、外婆也有继承权,如果去世了的话,还要提供死亡证明等材料。每名继承人来做公证时,都必须提供其和死者之间的亲属关系证明。光是开各种证明,找那些部门,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可以说,这种“马拉松”式办公证过程,亲属几乎很难坚持下来。
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下发的《关于简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相关事宜的通知》规定,直系亲属提取已故存款人同一家银行账户余额不超过1万元,可以不用公证。该文件还特别规定,银行可将金额上调至5万元。不过,当事银行并不认可这一说法,强调“超出1万元必须走公证流程”。而公证处根据便民政策,一般也不会为5万元以内办理公证。一边要求必须公证,一边不会办理公证,如此僵持下去,难道就让这1.5万元钱永远躺在银行的账上了?出现这种情形,当然对银行一方有利。
银行属于服务性行业,应当遵循“客户至上”原则,从客户切身利益出发,尽职尽责为客户做好各项服务。银保监会和央行出台的便民政策特别规定,银行可将金额上调至5万元,可谓明明白白,武汉这家银行完全可以通过“便民通道”,免于公证为死者亲属按流程办理取款手续。但是,这家银行却坚守自己的行规,无视便民政策,为民服务意识十分淡薄。
笔者认为,银行“不便民”折腾客户要不得,当事银行对此应当深刻反思。同时,对其他银行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提醒。银行不能墨守成规,为民服务须与时俱进,不仅要按照最新便民政策,及时修订过时或不合时宜的行规,还应当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意识,把广大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并采取一些人性化措施,做好便民惠民服务。
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