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杨吴悦
“第四款送餐神器亮相,今天中午抢到了五百多份?!鄙虾=煌ù笱芪鞲г旱澄榧茄蠲髟谒屯瓴秃蠓⒊隽苏馓跖笥讶?,配图正是他带领的智能车实验室里研制出的无人小巴。
近日,“上海交大上千老师开私家车为学生送饭”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热议。因出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22年3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进入闭环管理。上网课、做核酸检测……3万余师生在校内已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周。
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3月12日起,上海交大管控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寝室“足不出户”,一日三餐均由学校安排配送。但是,特殊时期校内餐饮服务人员严重不足,3万多学生的送餐成了重大问题。学校把任务分配给各个学院,要求学院组建老师建送餐队伍,保障学生吃得上饭。
于是,校园里出现了这么一群高学历的“外卖小哥”——平常站在讲台上、实验室、研究室传道授业的老师们,就成了送饭大军中的一员,放下耳麦、穿上防护服,出现在食堂,领取盒饭、送往寝室。
千名老师成了送餐员,老师们的私家车成了送餐专车。
为了让学生们吃上热乎饭菜,老师们常常是跑步送餐,而他们自己却往往来不及按时吃饭,就在送餐后用开水泡方便面充当“正餐”。
杨明是逆行入校的教工志愿者之一。
杨明的朋友圈。图片来源:杨明
一栋宿舍楼动辄几百人,楼栋分散在偌大校园里,怎么送?
老师们开着私家车、骑着三轮车,根据分配的宿舍片区,一趟趟来回于食堂与宿舍楼之间,两头则是食堂工作人员、楼栋志愿者的协力配合。
第一天送餐后,老师们发现,由于用餐人数过多、送餐时间较长,送到学生手里的餐饭有的已经没有热气了。老师们开始研究讨论:开发一个新算法、设计一个协同软件、计算出最佳方案、形成“简单的有边界条件的运输优化模型”……责任落实到学院、分工更加明确、时间不断缩短。
“大家都是一个目的,怎么把餐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学生手里。”长期致力于智能车研究的杨明想到了自己实验室里的特殊工具,“我叫团队立刻准备了策划方案,由一名在校的工程师拼装完成了一辆智能小车,加上后方拖挂后第一次就运了780份,效果很不错。”
随着外界捐赠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杨明实验室里的无人小巴也派上了用场?!跋群笪颐怯昧怂郊页?、三轮车、智能物流车,到无人小巴已经是‘第四代’,运量很大,效率提升很快?!?/p>
“印象中第一天送完最后一份已是晚上8点多,刚开始磨合的时间的确会长一些。”杨明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智能车的辅助,一餐共计1000多份的量不到1小时就能全部送完,饭到学生手中的时候都是热乎的?!罢庖睬盼颐且欢先フ倚碌摹筒蜕衿鳌?。”
运输中的无人小巴。图片来源:杨明
教师骑手们送餐到楼下后,由宿管阿姨、辅导员、学生组成的楼栋志愿者负责将三餐及其他防疫物资发放至每间寝室。
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董菲菲是校内一栋近600人宿舍楼的志愿者之一,作为寝室长的她没有多想报名了志愿者,参与到每天的餐食物资发放、核酸检测组织、应急协调等工作中。“数量需求是提前一天统计好的,每位志愿者负责四五间寝室物资的发放,感觉这样更好,有效减少了人员流动。”
她在朋友圈写道:“生活有序,静等解封?!?/p>
“大白比心”表情包。图片来源:董菲菲
老师们一趟趟地送餐来,同学们看在眼里,自行发起了一个行动。 “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阳台上,同学们戴着口罩向“大白”大声传达感谢,声量汇集在一起,场面颇为壮观。
“有个老师听到后超我们比心呢,被同学做成了表情包,虽然不知道他是谁?!倍品扑担腥颂嵋楹奥ズ螅煊Φ耐乇鸲??!按蠹叶枷嘈?,交大的春天一定会到来?!?/p>
晚上,完成送餐任务的杨明脱下防护服,回归电信学院教授的身份,在《控制导论》的线上课堂为本科生讲解无人车背后关于定位、传感、规划、决策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交大的同学们则发现,许多校内微信群都被“大白比心”的表情包刷屏了。有学生说:“如果爱有形状,应该是老师们送来的餐盒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