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资本论坛秘书长、人民传媒总裁兼总编辑董志龙接受“两会”记者专访,董志龙就减税降费、社会保障、农村振兴、生态环境等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谈了独特观点。
经济学家董志龙提出,在全球化时代,一个优秀的企业既要面对企业产品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全球竞争。今年“两会”上适时提出减税降费,不仅使中国企业更具竞争力,也催使中国企业面对国际贸易战有更好的选择权,势必为淘汰大量低端企业和生产线打下了基础,鼓励了大量高科技制造业企业迅速发展,鼓励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酝酿了一个新的发明创造潮,会培养一大批优质税源的企业。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税收政策是在全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基础因素,在优化的税收环境中才能找到最优产品。尽管最佳税率,需要考虑政府开支,需考虑企业开支,两者之间相互研究,把封闭的税收理论、税收政策进行跟上企业国际竞争力调整,跟上多个开放经济体调整,让这次减税降费,成就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处于最佳状态。
经济学家董志龙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因素,一切大改革就会释放大量富余的劳动力。如何让这些富余的劳动力再次发挥巨大作用,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支撑,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重中之重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体系。董志龙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法治政府》<社会保障积分制与国家治理体系>一书中着重提出,社会保障积分制是推动所有劳动者平等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更是中国经济稳定超速发展的基本动能。
经济学家董志龙指出,农村振兴是本世纪最大的社会工程,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要素,如何实现农村振兴,不能走一套规划一个步子,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好中国2万多个乡村,我们的规划设计可以按一村一设计的方向走,切忌搞规模化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留住乡愁就是留住了乡村发展的基本文化元素,让乡村有充分自我发展权中实现农村振兴,让乡村发展彻底走出“城市发展各种指标”的大误区中。
经济学家董志龙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由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构成生态环境,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形成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就是保护了中国经济发展,就是我们要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目标。(斯子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