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邮轮产业罕见出现增幅放缓
根据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CCYIA)数据,2017年我国以中国游客为主的母港艘次出入境478万多人次,同比增长11%,以境外为主的访问港艘次出入境17.4万多人次,同比下降37%。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邮轮产业,迎来第一次增幅放缓甚至下降,上海接待母港邮轮艘次也不例外。预计华东、华北不少邮轮港口在2018年的靠泊艘次方面将有30~40%的下滑,邮轮运力投放下降。上海接待母港邮轮艘次占全国比例也有所下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增幅放缓甚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邮轮产业作为新兴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也有邮轮运力过度投放、包船模式弊端积重难返等因素。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新兴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其旅游业的发展与改革肩负先锋模范责任。经过多年的运营,上海旅游资源供应链已基本覆盖低、中、高端,呈现多样化特征:未来五年将是我国邮轮产业快速发展,建设、配套、经营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邮轮产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基本建成世界前三、亚太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邮轮旅游枢纽港的决定性时刻,也是上海邮轮产业链全面拓展,实现宝山“区港联动”的重要节点。能否借助新技术、新模式助力邮轮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新兴上海邮轮旅游、邮轮文化在传递过程中尚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新生产业知晓度、渗透度有待提高,“邮轮即目的地”的旅游观尚需进一步培育。
邮轮旅游尚未被许多人知晓和体验,同济大学课题组、上海国际邮轮研究中心报告等显示,很多游客尚不知晓邮轮这一新生事物,很多人对邮轮认知还停留“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很多上海本地人也不知道零点广场是吴淞口国际邮轮旅游进出口重要地标建筑。一些人提到宝山,立刻浮现的是宝钢,并不太清楚宝山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即使乘坐过邮轮的游客,并不清楚不同邮轮公司的定位和文化差异。普通老百姓很少知道越高级邮轮的规矩越多,也不太知道邮轮最大的好处就是一站式服务,尽可以在邮轮上享受“工作向快、生活向慢”。邮轮上除了美食、还有娱乐。在一艘新型超大的邮轮上,船上几乎有岸上五星级酒店所有的吃喝玩乐,游泳、健身、慢跑等项目,此外还有各种表演和娱乐节目。新一代邮轮通常有很酷、很炫的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都非常好。为了吸引游客,邮轮上节目通常比较丰富。近十年的发展,邮轮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度假村”。不过,由于更加注重公共空间,客舱相对较小,这也使很多人不太习惯。其次,邮轮的星级评定标准依据和和星级宾馆评定的依据是有所差别的,主要是依据它的服务规格和质量、每个乘客的个人空间。再次,不同吨位的邮船定位也是不一样的。一万吨级别邮轮的特点是比较宁静舒适的环境和体贴的服务,不过由于太小,缺乏比较酷炫的玩乐设备,更适合“静生活”。更大吨位的邮轮常常拥有比较新的设备,有些几乎24小时都有娱乐节目,比较适合年轻人。由于邮轮公司品牌塑造和差异性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国内大多人对邮轮文化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政府联手邮轮公司、旅行社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传播邮轮文化的重任。
其次,包船模式恶性循环降低体验满意度,导致邮轮旅游美誉度下降。
西方邮轮市场发展较为成熟,邮轮分销模式主要是“零售模式”,也就是直接面向C端(客户端),可以将邮轮船票直接向游客进行售卖,或是旅游分销商代理邮轮公司的船票,利用自身广泛的分销网络售卖邮轮船票。通过直销模式的,邮轮公司可以更为直接地了解到游客的真实需求,更快获得市场真实的反馈。
和飞机、火车等其他工具不同,邮轮旅游通常涉及跨境,在中国目前法律法规框架下,通常需要具有跨境资质的旅行社承销。此外,来自国外的邮轮公司尚未有强大的市场品牌和分销渠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获取线上的用户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再者,中国旅游市场的寡头竞争态势已出现端倪,包船模式成为诸多外轮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理性的选择。不过近年来由于市场波动较大,弊端日益明显。由于销售主体过多、销售环节过长,导致票价波动较大,尤其尾舱价格跳水现象,令行业所有群体深受其害,即使以较低价格获得服务的游客也难以避免。一些旅行社为避免空舱被罚款的情况,迫不得已将时间相对宽裕的广场大妈等银发人群发展成为邮轮旅游主要客群之一,这又客观上让公众误以为邮轮旅游是一种仅适合夕阳红的旅游项目。
三、区块链技术能否打破目前的邮轮旅游僵局?
和国外游客对邮轮趋之如骛的现象相比,中国邮轮常常担心空舱问题,这令一些邮轮常客百思不得其解。对西方人而言,一些新建大型邮轮更像海上城市,在船上不仅可享受多元文化,还免去东奔西跑之苦,因此,邮轮旅游是颇受大家欢迎的休闲方式。海外五星邮轮热门航线旺季价格通常为每人每天150美元到450美元。而在中国,由于包船模式弊端,豪华邮轮尾舱价格竟然比白菜价还便宜。仅以五天四夜所包含的10几顿自助餐而言,在上海岸上价格也接近1000元,如果加上住宿、娱乐互动,最低的成本应该也在2000元以上,而尾舱价格竟然低于1000元,如此明显的低于成本的销售价格,必然会导致服务水准下降,进而体验度下降,回头客减少,最后陷入低价促销的恶性循环。
如何破局?上海有倕科技联合上海国际邮轮旅游服务中心,依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智慧城市与电子治理研究所,经过反复设计和探讨认为邮轮旅游销售涉及邮轮、旅行社、分销商、用户等多重利益相关群体。而区块链技术作为大规模的协作工具,天然适用邮轮旅游多环节、多主体的销售场景。此外,《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7)》也指出,在体验过邮轮的游客中,年轻一代,尤其是千禧一代,对邮轮旅游的忠诚度最高。因此三方联合尝试以创新驱动为背景、选取毕业旅游或者试图重温青春记忆的年轻人作为主要目标人群,打造基于可信网络的消费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中的“公开、公正、公平”特点,解决传统邮轮旅游行业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票价波动等问题带来的游客对运营方的不信任感问题,同时使用游戏化的方式普及区块链概念,与愿意尝试新生事物的游客共同制定邮轮旅行的“智能合约”,形成塑造保护消费权益的旅游生态体系。有倕链将形成一条清晰的联盟链,并合规地记录所有记录的访问信息。重点选取区块链2.0智能合约保障游客高阶权利,实现“我的票价我做主”,与新时代彰显个性相匹配。
从加密到区块链1.0分布式账本再到区块链2.0,智能合约在区块链技术场景落地过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在销售层面,从链上节点的角度看,不同节点之间的协作、业务流程的顺畅运作、数据共享、信息存取授权、基于TOKEN的计算技术等,都需要通过不同的已经达成共识的智能合约实现;从消费者的权益角度看,上链数据的隐私保护及分布式存储、基于消费者节点的综合旅游指数能力的“海贝”奖励、消费过程的激励、达量过程中派发的“海贝”,以及确保消费者高阶权益,比如VIP服务、特定活动要求等的“海马”凭证,都需要约定好的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的保护机制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所有参与者的权益保障。
此次有倕链公测(2018年4月28日-6月9日)。前期报名参与的测试人员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形成订单。借助系统提供查询入口在“我的订单”目录中,即可查看当前区块链上记录的订单情况;其他有意参加公测的人员也可和有倕链客服联系预约时间。同时研发部门也将不定期组织现场查看数据分布存储、节点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在系统中运作的情况。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从新零售角度出发,邮轮全系列服务要从“吃喝玩乐的实物型消费”升级到“更有精神享受和精准服务的场景化消费”,要求从旅行社、码头、邮轮、目的地商业等服务方联合设计出场景化新消费模式,同时还要结合边防、海关的监管部门相配套的公共服务创新,促成这些服务机构合作的前提是相互信任和利益共享,因此利用区块链形成的互信且确保安全的合作环境成为邮轮产业创新提供重要的突破方向,这也是各方未来努力的方向。(周向红、程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