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扶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返乡创业,希望自己能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建立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但另一方面,相较城市成熟的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历来匮乏,“享受公平的金融信息服务”对返乡创业群体来说,一直是一大难题。
普惠金融助力青年成就创业梦
90后的小孙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毕业后和大多数大学同学选择留在城市不同,小孙选择返乡,追逐自己的创业梦。
这一决定却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二老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她能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上大学念了那么多的书,岂不是白读了,好不容易走出农村,为什么又要回来。
面对不理解,小孙非常坚定,她认为,不管在哪里做什么,只要所从事的事情有意义,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也能为社会做贡献。这一次,她想站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靠双手打拼出一片天地。
她在山区承包了荒地,栽种了当地的特色茶叶,计划在3-5年内让自己种植的茶叶走向全国各地。每天吃住在园林,从最基础的农活开始,认真学习管理技术,还经常泡在一些茶叶论坛,向专家、教授请教专业知识。
但在创业的道路上,光有梦想和激情并不足够,一些现实问题也给创业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麻烦。其中资金就是创业过程中最常见的困难之一,“农业的生产周期比其他产业要长,前三五年基本是在打基础,赚不到什么钱。”小孙说到。
小孙的创业梦因金融服务问题遇到瓶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金融科技平台能够帮助解决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在提交相关申请资料后,成功获得了借款,创业梦没有夭折,小孙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现在,小孙还打算联合村民成立合作社、扩建种植基地,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凡普信浇灌普惠金融“活水”
中国还有很多像小孙一样的年轻创业者,由于缺乏信用信息,他们是传统机构难以覆盖的金融信息服务人群。在此背景下,许多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开始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帮助他们解决创业难题。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凡普信开展的“金融扶贫计划”。
作为凡普金科旗下的一站式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凡普信一直将“金融扶贫”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从2017年开始,凡普信的“金融扶贫计划”相继走进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和宁夏五地,通过探索“金融科技+精准扶贫”的模式,为上百位农村创业青年、扶贫带头人、返乡妈妈和高原农牧民等群体提供总额为1000万的公益性小额低息的信贷信息服务。
此外,凡普信提供的“公益性小额信贷信息服务”也为“乡村火种计划”的顺利实施注入普惠活水。“乡村火种计划”是由凡普金科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公益性扶持计划,打造“线上课程学习+线下集中培训+长期孵化陪伴+对接农产品上行+公益性小额信贷信息服务”五位一体的扶贫组合方式,并通过凡普信的“公益性小额信贷信息服务”为扶贫带头人、村民提供帮助,解决他们创业、带头致富问题。
“再好的创业点子也要有资金支持,以前就是没钱没人,也不怎么懂得做好电商运营,创业的想法就搁置了。”一位参加“乡村火种计划”带头人培训的返乡青年分析称,由于农村农民身份限制,他们获得金融信息服务的支持极为有限,“乡村火种计划”的实施让他们看到了创业成功的希望。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农民占国民的大多数,只有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整体的国民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金融扶贫计划”的实施,意味着凡普信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拓宽,也彰显了金融服务信息平台的责任和担当。